言清行浊的成语故事


言清行浊

拼音yán qīng xíng zhuó

基本解释言辞高洁,行为卑污。

出处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言清行浊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言清行浊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博学多闻 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
国中之国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国中之国’,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,无不恨恨不已。”
月明千里 南朝 宋 谢庄《月赋》:“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
改过迁善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
高耸入云 刘伯承《回忆长征》:“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,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。”
聋者之歌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内不开于中,而强学问者,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,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,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,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。”
引鬼上门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却叫得‘引鬼上门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罢了。”
反唇相稽 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
余波未平
自强不息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